大荒赋

作者:残红旧梦日期:2019-08-13浏览次数:1816

扫描二维码在移动观看

戚蓼生评《石头记》,如春秋之有微词,史家之多曲笔,其作者,实乃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。此论当何?史官左丘明者,依《春秋》而修《左传》,司马迁倾其毕生,为著史家之绝唱,而红楼所写真乃风月乎?非也,著述此书者,史家也,此论不谬!

然其作者为谁,吾日日探究,至若夜不能寐,却无所启示。

午后困读,弃卷伏息,朦胧间似有仙人飘然而至,手书【石言于晋】四字,示意有大荒山青埂峰之所在,若至入夜,月观此处,可见作者现身,并叮嘱再三,言莫失良机。由此,凡将梦中所见,以赋之。

大荒之雾霭兮,盘桓于青梗。十五之月华兮,冷泻于荒径。青石横卧,如荒如凉。其静死寂,寒若秋霜。枯木枝丫,如鬼如魅。漠漠磷火,冢如北邙 。忽仙人飘至兮,封神迥异。道衣袂袂,袖满辉煌。抛斗笠以圆光兮,寒山生熠。石青如兰玉兮,如烟如泣。

何山雾之消散兮?青梗高嵩,石欲言之大荒兮,谁磨谁琢?

挥挥乎有鸳鸯剑兮,天外飞来。剑笔如行云兮,寒冰脆裂。挥剑之仙法兮,何人功德?红楼之剑客兮,湘莲奈何。若尤物之烈烈兮,玉山倾倒,返太虚以掌剑笔兮,修著情史。

石言曰女娲兮,来彼大荒,东南已地陷兮,寻我补天。怨三春之莫当兮,恨四极之坤轴陷。 数三劫之磨难兮,刻石于不详灾言。于是,渺渺兮,隐其仙山。空空兮,化去仙号。茫茫兮,藏其踪迹。哀哀兮,三生历劫。荒唐兮,赋作风月。史笔兮,春秋再造。情独可叹,而遣谁者可释?唯书者惆怅不已,泪流冬夏,求至若今。


注释:《红楼梦》的真作者

《红楼梦》开篇,并不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,开宗明义的第一要务,先阐明书的来历,这是其他小说少见的,第一句话就是:此书出处,说起根由虽近荒唐,细按则深有趣味。作者用了【荒唐】二字,意图将书的来历编造的很荒唐,而荒唐的目的,一定是欲盖弥彰,因为来历荒唐的书,一定关乎来历荒唐的作者,所以作者的身份,肯定要在荒唐中寻找了。

果然这样说: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,纂成目录,分出章回,题曰《金陵十二钗》。可仔细看就发现,这位曹公似乎只对这部书做了大量修订,言外之意,他并不是作者,而此时,脂砚的批语又暗布疑云:若云雪芹披阅增删,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?足见作者狡猾之甚。

是与不是,让人不能确定,说明作者在承认与不承认之间,不想做抉择,为何不直接承认自己就是作者呢?或者他根本就不是作者,是害怕什么还是有选择性恐惧症?所以说,《红楼梦》作者狡猾之甚,你无法想象,他的身份,确实需要很好的甄别一番。

尽管曹雪芹付出巨大精力,却也只是做了编纂工作,类似于编辑,从命名权上来说,《红楼梦》的题名人是吴玉峰,还有接二连三的其他题名者,比如孔梅溪又是谁?假如曹雪芹不是作者,那谁又是作者?

十年!谁会花十年功夫,单为修订一部书,且还缺了很多章回,谁又会在半部书上,花费这么长时间,编目录、分章回?既然已经编完了目录和章回,难道还真是残本?作者为何不写完呢?是故意不写完吗?真是越想越荒唐!

试想:增删五次,肯定对文字结构和内容,做过大手术,那他所做的就不是单纯的编辑工作;既然用十年时间编目录,应该就是一部完稿,做成残本的模样,只是为了求断臂之美,犹如维纳斯,目的是让后人前赴后继的寻找其神秘的结局。

我想,作者本意应该如此,所有这些疑惑, 让我不得不寻找其隐藏身份的动机,而这些问题,又像迷一样,一直困扰我,直到有一天,我朦朦胧胧做了一个荒唐的梦,梦见自己成了曹雪芹。

一日中午,但见烈日炎炎,芭蕉冉冉,悼红轩中,我重新捡阅一遍这部书,心内感慨万千,再次提笔,饱蘸浓墨,郑重的在首页上题名:《金陵十二钗》。可接下来,待落款作者时,我为难了。虽说呕心沥血,可毕竟只是修订,究竟此书的原文从何而来,十几年来,我也不得而知。

正踌躇间,忽见一个道人走进屋内,手书【石言于晋】四字,并道:“先生批阅多年,一向苦于不知此书来历,诚有所感,就请于八月十五月圆之夜,随本道去大荒山,那青埂峰下无稽崖上,会有奇迹出现,或许能如先生所愿,且石言于晋乃凶兆,找到那吐露真言的石头方妙。切记!切记!”

谁知不等答话,那人展眼便不见了,声音也飘飘渺渺的消失了。我环顾四周,怕自己又是做了白日梦,可他的话我却听得分明。

也不管这许多,就但等这一天夜幕降临。

十五日夜,月亮已经升到中天,满园清辉,我独自一人摸着小路,来到大荒山下,果见一个道士远远向我招手,也不答话,我便跟着那道士向山顶攀援。

抬眼望去,只见大荒山顶迷雾缭绕,什么也看不清。

这是一段艰难的山路,又是月夜,我内心害怕极了。

峰顶已经离得很近,慢慢的,就在我接近峰顶的瞬间,奇迹发生了,迷雾渐渐消退到山腰,无稽崖清晰的立在面前,我正想松口气,歇息片刻,可一抬头发现道士又不见了,紧接着,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响动。

似乎那有人用了圆光术,忽见天外飞来一对寒光闪闪的宝剑,绕着无稽崖飞巡一周,之后,照准一处硕大平滑的石面,开始飞剑如笔,刻石行文。

只见笔势如行云流水,剑锋所到之处,若寒冰脆裂,不肖半天功夫,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,便刻于石上。我看的目瞪口呆,慢慢走向前,细读石上几段文字,发现和自己批阅的文稿几乎一模一样,我不禁惊叹,这篇文字原来出自这里!难道《石头记》之文,是一对鸳鸯剑所刻?

文字出处既然这样,问题又接踵而来,石上刻字当然须是利器,可为何是宝剑?还是鸳鸯剑?是了!我忽然想起来,《红楼梦》中确实有一对鸳鸯剑,而且有一把雌剑在尤三姐手里。

是的,柳湘莲悔婚后,尤三姐耻情自刎,柳湘莲追悔莫及,他来到薛蟠为自己准备的新房内,神情恍惚间,忽听环珮叮当,见尤三姐从外而入,一手捧着鸳鸯剑,一手捧着一卷册子进来。她向柳湘莲泣道:“妾痴情待君五年矣,不期君果冷心冷面,妾以死报此痴情。妾今奉警幻之命,前往太虚幻境,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。妾不忍一别,故来一会,从此再不能相见矣。”

原来三姐是奉警幻之命,回太虚幻境修注一干情鬼的案卷去了。

修书!她是修书人?

既是修注情史,用什么修?她一手书卷,一手宝剑,所传达的意思就是以剑代笔,她手中的鸳鸯剑,就是刻字入石的剑笔。三姐剑笔在手,又承担了修注情史的使命,那么《石头记》的作者,定是三姐无疑。

还不对!三姐说过:妾痴情待君五年矣!她自称妾身,殷殷等待五年之久,其实早就把自己当做柳湘莲的人了。换言之,她的主人是柳湘莲,她只是柳湘莲送出去的那股性格刚烈的雌剑,难道柳湘莲才是鸳鸯剑的主人?他才是《石头记》的真作者?

如此英俊潇洒的作者,倒真是让我心情振奋。

我终于找到了文字的原始出处和作者,了却心中多年的疑惑,正暗自欣慰,忽见山上走来一位白发银须的道长,似乎就是引我上山的那人,转眼间,他便来到无稽崖下,抬头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,乃从头一看,原来就是无材补天,幻形入世,被携入红尘,历尽悲欢离合、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。道长看完文章,遂向石头说道:“石兄,你这一段故事,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,故编写在此,意欲问世传奇。可都是婆婆妈妈的琐事,既无风起云涌,也没波澜壮阔,我要抄了去,恐世人不爱看。”

只听那石头言道:“莫为无人欺一物,他时须虑石能言。石既发声传言,恐有石言魏榆之祸,勒石于此,只怕道长不敢传之,是故以风花雪月之情事,有所掩盖,可至若离合悲欢,兴衰际遇之事,则又追踪蹑迹,不敢稍加穿凿,秉承事实求真之则,堪比正史所录,求道长抄了去吧。”那道人听说,又检视一遍,方从头至尾抄录起来。

看那道长盘膝长坐,竟也认认真真的抄录起来。端详了半日,我忽然看出了端倪,石刻之人乃柳湘莲,可将石刻碑文变成纸上文字的却是一位道长。

然而,奇怪的事又发生了,只见那道长坐在地上,一心一意的抄录《石头记》,每抄到高兴时便抚掌大笑,若抄至伤心处,便痛哭失声,待他哭哭笑笑的抄录完,却见他白发散落,银丝焦断,再见道长的模样,已经变成一位僧人,只见他在文本首页题上名曰:《情僧录》。见此情形,我百思不得其解,为何道长抄完书后成了僧人?难道此书的作者也是位和尚?

见那和尚带着书转身要走,我慌忙招手喊道:“大师留步,学生有话请教。”

经此一喊,圆光术登时消失了,石头上的字迹也不见了。我暗自后悔起来,怪自己太莽撞。正胡思乱想间,忽听那石头又发出了嗟悼之声,正在我惊恐之际,见山后转出两个人来。当此时,正是月光明亮,远远望去,是一僧一道蹒跚而来。看身形,真生得骨格不凡,丰神迥别,似乎就是刚见过的那道长与和尚。我忽然明白这才是真像,并非刚才的幻像,作者自己出现了。

我记起了那条批语说:这是真像,非幻像也。作者自己形容。

原来作者是一僧一道,如果僧道能互变,他或者是亦僧亦道。

可柳湘莲与这僧道之间什么关系?我记得湘莲是随道士去了的。

那一日见三姐自刎,柳湘莲警觉间,似梦非梦,睁眼看时,哪里是薛家给的新房,竟是一座破庙,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,正在捕虱子。

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:“此系何方?仙师仙名法号?”

道士笑道:“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,我系何人,不过暂来歇足而已。”

柳湘莲听了,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,掣出那股雄剑,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,便随那道士,不知往那里去了。

我明白了,毫无疑问,柳湘莲挥剑斩断烦恼丝后的模样,倒像是和尚,但他却跟着一个道士去了。望着远去的二位背影,不就是那一僧一道吗?所以《情僧录》和《石头记》的作者,亦僧亦道亦湘莲。

我心内常常舒了一口气,再抬头看大荒山腰的迷雾,已经全部散去。

只听那和尚对我笑道:“知你在署名时,有些为难,才将这些来龙去脉演绎给你,你也不过是我二人的影子罢了,就署上【曹雪芹】三字极好,曹姓之意,寓意身在曹营心在汉,也因爱子建之才,就取曹姓。泥芹有宿根,一寸嗟独在,名为雪芹及恰当,只别忘了我二人身份,或布散相思,或于危难时力挽狂澜,正是所谓谋篇布局之人,若不是作书之人,谁又能有如此本领?”

我听得真切,既然他是作者,可他究竟是谁?抄书时,说自己是空空道人,幻成真相时,又说是茫茫大士、渺渺真人,这三个称号叠加起来,就是个空空又渺茫的真人,这位藏起来的【真人】到底是谁?这才是真正的谜。我迫不及待刚想发问,却一声山响,将我从梦中惊醒。没得到答案的我,醒来后怅然若失。

记得柳湘莲在破庙里也问过这话:“此系何方?仙师仙名法号?”

道士笑道:“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,我系何人,不过暂来歇足而已。”

他竟然说不知道自己是谁。

有很长一段日子,每每看到这话,我就泄气,“我系何人?”我又如何证明你系何人?没法子,还得钻进书里搜寻【他系何人】。

我开始寻找一切关于他的蛛丝马迹,所有一僧一道出现过的地方都不放过。比如他向甄士隐度取英莲时警告过,甄家将遭遇大劫难;比如对薛宝钗,暗示金锁的功效,有了金锁,就一定有金玉缘;比如提醒黛玉不要和陌生人见面;再比如,为救贾瑞,曾抛出一枚《风月宝鉴》。

研究完这些才发现,所有被僧道施助过的人,除了宝钗规规矩矩的听他教导,天天戴着金锁,不离不弃的努力争取金玉缘之外,其他人包括性命攸关的贾瑞,都把他的提醒当做耳旁风。所以才死的死,病的病。

最让我紧张的是宝玉,道长曾为生命垂危的宝玉,再施援手,也曾预言,救助宝玉回归大荒山,定是三劫之后。我开始在书中寻找宝玉的三大劫难,结果还真找到了,可惜的是,搜寻完这些,作者的真身还是没有显现。

我后来才明白了,同其他人一样,我也犯了方向性错误。作为道士的身份,已经很明显,不可能再将真身藏在道士身上,像玄真观的张道士,给宝玉疗妒方的王道士,他们只是帮着藏事件,不可能藏身份,因为那样做太明显了,结果耽误了好几个月。我赶紧调转方向,因为除了亦僧亦道,他还是柳湘莲的原型,从柳湘莲身上找线索,一定没错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在慧娘绣的璎珞桌屏里,找到了蛛丝马迹,这是贾母秘而不宣的爱物儿,十六副唐宋元明时期的名家诗词苏绣,里面可是大有文章。不过,这也只是那人身份的一小部分。

探索中的奥妙,美不可言,林林总总寻下来,从柳湘莲那里,共计找到五项身份标签,贴到一个人身上,算是五位一体了罢。若是有心人,请仔细想想,这样一位全能作家,诗词歌赋,饮食衣着,绘画戏曲,听医问药,无所不能,不可能没有别的作品存世,更不可能在世间毫无痕迹,亦僧亦道的特点又这么明显。

相反,他为了让人找到他,在相关作品中做了充分呼应。

真作者虽然找到了,石吐真言的凶兆也应验了所有的一切,可我并不想说出来,不为别的,就为喜爱《红楼梦》的人,继续保留那份对曹雪芹先生的神秘感。


觉得不错,我要赞赏

赞赏记录:¥3.00(2次)
2019-08-13

千兰

¥1.00
2019-08-13

燕子李三

¥2.00
词友评论
作者信息

残红旧梦

云林一枝树,只傍清水边。 孤芳立草亭,自赏做散仙。

进入主页
关注作者
主办单位: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工委会
京ICP备18058427号-1
投稿邮箱:zhonguoci@126.com 投稿审核时间:9:00-17:00
授权法律顾问单位:北京桂佳律师事务所
北京无戏天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中国词网
中国词网

微信扫码关注

网站建设:蓝杉互动

觉得不错,我要赞赏!

1元

2元

5元

10元

我要赞赏
注:您的赞赏,中国词网将收取30%用于诗歌公益活动和平台运营,70%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。如果您已赞赏成功,但本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,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:zhonguoci@126.com。